54米的大跨度弧形拱,38種異型紅色陶土磚組成的幕墻,滿是各國文字鏤空裝飾的吊頂……在南京市繞城高速秦淮段路北,占地9萬多平方米、外觀古典雅致的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區正在崛起,今年秋季即將開學。這里的梁、板、柱、樓梯、內部裝飾裝修等大多是裝配式構件,這在江蘇省教育類建筑中尚屬首次。
快速工業化建造,“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裝配式建筑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南京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江蘇省入圍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名單唯一設區市,南京到“十四五”末,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占比將達到60%。
施工現場“作畫”,如今變為“拼圖”
“設計標準化,構件預制工廠化,施工機械化。”這是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當年的理想。1962年,他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呼喚盡可能早日實現建筑工業化。如今,梁思成先生的愿望正在南京逐漸成為現實。
記者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區看到,這里的建筑工地沒有工人扎鋼筋、澆地坪的熱火朝天景象。各類預制構件通過拼裝成型,現場揚塵、噪音比一般工地要小很多。環境監測儀器上顯示實時空氣質量指數PM_2.5級別為優。
“這就是裝配式施工的優勢,構件在工廠加工好,運到現場直接組裝,大大減少了普通建筑工地混凝土泵澆筑、建材切割等產生的噪音污染以及污水、建筑垃圾,也沒有現場開槽、粉刷等產生的大量揚塵污染。”工程施工單位中建八局總承包公司文旅分公司該項目總工伍俠介紹,9層、430多個套間的宿舍樓及3棟5層的教學樓,地上部分全部采用創新裝配式施工技術,總計預制混凝土構件:柱子1098根,梁2236根,疊合板4597塊。教室、宿舍內部采用新型裝修,衛浴、吊頂、墻板、門窗等9大系統均為裝配式。“現場工人只要原來的三分之一就夠了,尤其是木工大大減少,原來混凝土現澆對木工需求量很大。”
與普通裝配式建筑相比,該項目在裝配式技術方面也有所創新。傳統的教室結構采用主次梁板結構,吊頂完成后,結構梁占用教室凈高,而現場教室的頂板直接采用大跨度預應力疊合板,不設次梁。這種疊合樓板方便梁鋼筋綁扎,安裝快速,光滑平整。用現場工人的話來說,“傳統的梁板結構施工就是在現場畫一幅畫,裝配式則是在工廠將畫變成拼圖,然后到現場拼成完整畫面。”
項目建筑外立面采用使用年限高、質感細膩的紅色陶土磚。伍俠介紹,國內目前還沒有陶土磚幕墻的相關規范標準,幕墻面積又高達43000平方米。最終,通過裝配式串掛施工,以及采用BIM仿真技術優化設計,將磚型由原先的76種減至38種,既縮短供貨周期,又方便現場工人快捷安裝。
每個構件有“身份編號”,信息可追溯
裝配式建筑近年來其實一直在南京市民身邊“無聲生長”。目前,南京已經有江蘇大劇院、光華路熊貓LG北側地塊社區中心及幼兒園項目、小湯山醫院、百水片區保障房等近500個建設項目采用了裝配式施工。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向現代化轉型”,南京市建委建筑市場監管處(建筑業發展處)副處長徐宏芳說,建筑業現代化,搶抓智能制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機遇,裝配式建筑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最初有人形容裝配式建筑像“搭積木”一樣,但積木是一碰就倒的。所以更準確的形容是裝配式建筑就是“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把工廠內加工好的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等構件、圍護及裝修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成建筑。
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馬集工業園內,坐落著南京規模最大的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基地——南京城建房橋裝配式建筑產業園。該項目由南京市城建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房橋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目前建成的一期項目占地約10.6萬平方米,投資4.2億元。記者在現場看到,偌大的車間里,數百米長的自動化流水線上,鋼筋籠放進模具槽內,焊接成型后,往槽內注入高強度抗滲混凝土;隨后,模具被運到養護窯內養護“蒸桑拿”,加快混凝土與鋼筋牢牢結合,直至產品成型。整個流水線使用的工人數屈指可數。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吸引投資,共建成投產23家預制混凝土構件、新型墻體等生產企業,并吸引周邊地區63家生產企業為南京裝配式工程項目提供相關產品。
相比傳統的大規模現澆施工,裝配式建筑更大的優勢在于工程質量的提升。秦淮區光華路熊貓LG北側地塊社區中心及幼兒園項目中,幼兒園因為面積小仍采用傳統建筑方式,而5萬多平方米的社區中心則采用裝配式建筑。南通四建集團有限公司該項目總負責人李華軍介紹,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每一件都有“身份編號”,可以追溯信息。現場施工采用的是“主體預制,關鍵節點現澆”的方式。工人們把構件組合成樓房,如外墻板邊緣露出的鋼筋條可以卡入上、下層外墻板的預留套筒內,再通過孔洞現澆混凝土,從而自上而下連為一體。如此層層拼裝,砌出來的墻面更平整光滑,且不容易出現空鼓、開裂、滲漏等“質量通病”。關鍵的連接點、節點現澆混凝土,等于把整個樓“框”了起來,也實現了對整棟建筑的加固。“一般來講,裝配式施工的偏差精確到以毫米計算,可有效避免‘樓歪歪’‘房脆脆’等問題,而傳統人工建造方式精確度是厘米級。”李華軍說。
“如今30多歲的青壯年勞動力,除了開開挖機、干干塔吊活,沒人愿意再干建筑工地上的高強度重體力活。勞動力不足驅動建筑業產業轉型,而裝配式建筑正好可以大大降低工地上的勞動力需求。”伍俠說。
南京城建房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澎介紹,他們從各項目得到的最大反饋就是,裝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提高了建筑質量,并節約了大量勞動力。
引導與核查相結合,南京探索可行樣本
在南京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墻上,掛著國家、省、市三級關于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文件。徐宏芳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對新建建筑項目的政策‘硬杠杠’是住宅建筑預制裝配率應不低于50%,公共建筑項目預制裝配率不低于45%。”
徐宏芳介紹,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南京近年來也密集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南京市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等20多部相關政策,明確提出行政審批、獎勵引導、資金補助、產業扶持等方面的一整套政策措施。通過“引”和“逼”相結合的機制推廣裝配式建筑,在探索的進程中打造出了一套可行樣本。
“引”主要是給予達到相關要求的項目推進落實容積率獎勵、提前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和邀請招標等獎勵政策。“逼”則是在土地劃撥文件和出讓條件中明確裝配式建筑指標;在施工圖審查等環節,加大對裝配式建筑指標落實情況的核查。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底,南京市出讓的901幅經營性地塊中,有531幅地塊在土地出讓合同中明確了裝配式建筑的指標要求。
“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下,房地產開發企業更希望盡早開始預售,及時補充現金流。全國多地獎勵政策提出,裝配式建筑項目形象進度達到地面±0.00(注:在主體工程基準面下工程完成,轉入主體地上工程施工的時候)即可申請預售。為防止企業在這方面“鉆空子”,南京市規定:在基礎施工完成、裝配預制構件首件進場并開始安裝時,才可提前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同時在項目施工圖報審前組織專家對裝配式建筑技術設計方案嚴格把關,減少‘為裝配而裝配’、唯指標論等現象的出現。” 徐宏芳說。
南京還規定,新建建筑項目中,同一地塊所有建筑單體均需采用裝配式建筑。徐宏芳解釋稱,省內其他城市出臺的政策只要求同一地塊內裝配式建筑達到某一比例,就會有部分開發商鉆空子,將裝配式建筑部分留到二期甚至三期開發,影響裝配式建筑整體推進進度和施工組織安排。這一規定也可避免不同階段的購房者,因建造方式不一相互比較,產生不必要的社會矛盾或糾紛。
裝配式+智能化,展望建筑業藍圖“2.0版”
南京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王峰介紹,南京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由2017年的15.80%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41.32%,相關指標和管理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按照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南京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目標:到2025年末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項目總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60%。
今年5月,南京市發布《南京市裝配式居住建筑預制構件標準化設計技術導則(試行)》。據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介紹,《導則》按照少規格、多組合設計方法,實現預制構件標準化和多樣化的統一,是江蘇省內首部具有通用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預制構件標準化設計技術導則,在全國也具有一定的引領性。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還下發了《關于征集遴選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明確將在全國組織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征集遴選工作。在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基礎上,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工作是為加快推動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促進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當前,我們正在按要求積極準備相關申報材料和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并力爭再次成為全國前批試點城市。在成功創建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基礎上,南京將繼續研究出臺鼓勵政策,在預售許可、工地差別化管控、揚塵排污費征收、稅收優惠、評優評獎、專項資金等方面充分調動相關企業參與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創建的積極性。”徐宏芳說,不久的將來南京將有“2.0升級版”的建筑業藍圖。
資訊編輯:菅文璐 021-26096691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