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貴州銅仁市思南港邵家橋港區正式開港,12艘貨船從港區鳴笛起航,沿烏江水路直奔重慶涪陵進入長江。
思南因水而興,也將因水復興。悠悠的烏江邊上,采用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坐落于思南縣邵家橋鎮,規劃占地面積229畝,新建5個500噸級兼1000噸級貨運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328萬噸/年,項目總投資2.89億元,思南港的建成不僅能帶動砂石骨料等產業因勢而動,為‘黔貨出山’打開更廣闊的市場,還能為長江經濟帶提供低成本、穩運力的水運通道環境助力。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包括有一個散貨泊位和一個多用途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180萬噸。同時,港區規劃有臨港倉儲、保稅區及工業園區,當地政府正積極對港區后方陸域進行物流園區規劃,并將依托銅遵高鐵、涪柳鐵路等規劃,大力推進港口聯運、口岸一體化建設,全力實現港口貨物水陸聯運無縫銜接,為進一步發展成為黔北地區區域性港口物流中心創造條件。
從謀劃到推動落地,再到今天的如期開港,凝聚著思南港對接烏江上下游地區、優化烏江運輸通道的現實意義。“依托港口運營,沿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快馬加鞭。”思南縣委副書記、縣長龔仆眼里充滿期待,思南港的建成不僅能帶動石材、水泥、砂石骨料等產業因勢而動,為‘黔貨出山’打開更廣闊的市場,還能為長江經濟帶提供低成本、穩運力的水運通道環境助力。
從烏江出發,通江達海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思南港邵家橋港區正式開港是繼去年烏江余慶沙灣港,貴陽開陽港開港之后我省運營的第三個港口。”在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韓劍波看來,烏江“黃金水道”復航后,正不斷涌出黃金效率,像思南港、開陽港等一批港口作為長江沿線和長三角主樞紐港的喂給港,港口運營后將陸續形成長江上下游聯動、干支聯通、東西互補的發展格局,為“黔貨出山”開辟新的戰略通道,為“產業互聯”提供新的路徑選擇,也為貴州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支撐。
此次,開港儀式集中運輸的水泥熟料來自貴州思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立足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優越的地域條件,公司總經理劉譽斌翹首以盼:“我們生產的低堿水泥在省外有很好的市場,過去因為公路運輸成本較高一直沒能打開這個產品的市場。隨著思南港運營,我們水泥每噸的運輸成本可以節約50元,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參與全國大市場。”
如今,貴州江河之上,貨從水上運正重現繁盛。
“作為新國發2號文件規劃建設的重要港口,思南港的建設有利于鞏固提升貴州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地位。”省航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齊認為,內河航運憑借其運能大、低碳環保、區位優勢和集聚效應等特點,可有力帶動流域產業經濟帶發展,思南港邵家橋港區地域條件非常優越距上游貴陽開陽港區190公里,距下游重慶涪陵港區355公里,同時臨近思劍高速公路,進港道路得以解決,運輸便利。隨著烏江航道運力提升,烏江流域貴州段正形成相應的物流集群,促進了沿江工業發展,增強了與省內其他產業園區的聯動,烏江航線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產業的“黃金水道”。
新國發2號文件提到,要打通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水運通道,推進望謨港、播州港、開陽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設,隨著貴州經濟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省把烏江水運航道建設作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通江達海”重點任務,烏江作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水運出省主通道,是一條經濟帶,同時也是一條產業帶、致富帶,各級各部門和沿線群眾對烏江水運寄予深切厚望。
韓劍波介紹,隨著我省烏江船舶運輸企業實現較大增長,已達12家,船舶運力也得到了壯大,目前投入50余艘500噸級的船舶,計劃今年和明年再分別建造50余艘。屆時,烏江復航后可實現150艘的船舶總量,運力將達10萬噸左右,基本滿足烏江當前過船設施建成后的最大通過能力。
時不我待,思南縣相信機遇帶來的發展迅速,更確定主動作為的力量。接下來,憑借思南港開港,思南縣將充分利用烏江黃金水道復航優勢,著力打造千萬噸級砂石基地,建成新型建材產業集群、銅仁西部新型建材加工貿易基地、區域性山地農特產品加工中心、全省先進船舶制造基地以及區域性物流商貿中心等。
來源:貴州日報
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