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回顧首都五年新變化,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體系、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質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當前,北京市保障房實現綠色建筑、住宅產業化100%覆蓋,截至目前已累計新建裝配式保障房項目36萬套。
保障房建設標準體系完整規范
2017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了《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與評價標準》(地方標準)、《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北京市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形成完整的北京市保障房建設標準體系,對保障房項目的整體規劃、配套設施、單體設計、室內裝修等提出了基本要求,成為規范保障房設計的主要依據和重要指南。
2021年,對《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試行)》進行了修訂,發布了2021年版,充分結合“三孩”政策,提出大力倡導多居室精細化套型設計等新舉措。
同年,為解決群眾反映的保障房入戶門檻高的問題,北京市印發了《關于細化保障性住房戶門門檻部位尺寸要求的通知》,將保障房戶門底檻高度尺寸由普遍的50~80mm降至35mm以下。
2022年發布的《北京市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中,首次提出公寓型租賃住房并明確了其定義及建筑類型,具有鮮明的北京特色,也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提供了更多的租房選擇空間。倡導小居大家理念,豐富公共區域和輔助用房配套,方便租戶生活,提升租戶居住體驗。
專家智庫嚴把42萬套保障房規劃設計關
北京市自2014年建立保障性住房規劃設計方案專家評審制度以來,由住房保障部門會同規劃部門組織專家,對保障房規劃設計方案進行聯審。重點對城市設計、總圖布局、景觀綠化、建筑單體、戶型設計、裝配式建筑、全裝修技術方案等內容進行審核,對設計執行建設標準情況嚴格把關,基本杜絕了群眾詬病的“內天井”“深凹槽”“小窗戶”“碉堡陽臺”等設計方案。2017年至今,全市已累計組織專家審查248次,審查各類保障房項目264個,42.7萬套(間)。
保障房率先實現兩個100%
2017年,新建保障房全部采用新標準實施裝配式建筑,確立了以內裝工業化、結構產業化、綠色節能環保技術應用為核心內容的保障房產業化實施路徑,助力北京市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至此,北京市率先在保障房中實現綠色建筑行動、住宅產業化“兩個100%”全覆蓋。截至目前,累計實施裝配式建筑的保障房項目共計3100萬平方米,房源36萬套。
資訊編輯:菅文璐 021-26096691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