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师尊受露着屁股夹玉势,亚洲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777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少妇bbbbbb水多

當前位置: 百年建筑網> 百年頻道>資訊>行業資訊> 山東:到2026年水泥熟料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

山東:到2026年水泥熟料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

摘要:

近日,山東省工信廳發布關于印發《山東省建材行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6)》的通知。其中提出,2024-2026年,全省建材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加快數字化轉型,主要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

近日,山東省工信廳發布關于印發《山東省建材行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6)》的通知。其中提出,2024-2026年,全省建材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加快數字化轉型,主要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提升能效水平,水泥、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

其中水泥行業的發展目標:2024-2026年,全省水泥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智能化達到更高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3%,水泥熟料單位產品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水泥熟料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低于能效基準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不能按期完成節能改造或改造后能效仍低于基準水平的生產線淘汰退出。

山東省建材行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6)

建材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也是山東省傳統支柱產業。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的《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山東省傳統產業技改升級行動計劃》要求,推動山東省建材行業改造提升,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全省建材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堅持穩增長與調結構并行,穩定市場預期,做好產供銷銜接,促進科學有序發展,在發展中推進建材產業深度轉型。堅持強存量與擴增量并舉,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推進設備技術更新,發展建材新興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堅持優供給與拓市場并重,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品質、增強品牌影響力,促進建材行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二、發展目標

2024-2026年,全省建材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加快數字化轉型,主要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提升能效水平,水泥、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平板玻璃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20%,建材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創新型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6年,省及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達到4家,山東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達到40家以上,組織承擔一批“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

——智能制造加快推進。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推動重點企業加快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到2026年,力爭建設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場景達到50個以上,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5家左右,全省規上建材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8%左右。

——綠色轉型顯著進步。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降低,水資源消耗進一步降低。高標準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明顯下降。工業固體廢棄物在建材生產中的應用比例達到65%左右。

——產業集聚更加凸顯。加快上下游產業配套,做優做強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到2026年,力爭培育5個產值過百億的產業集群。

——行業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嚴禁新增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提質增效。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推進規范有序發展。

三、重點任務

(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

1.突破關鍵共性技術。聚焦共性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揭榜掛帥”,承擔重點研發任務。水泥行業集中攻克水泥窯替代燃料技術、內循環沸騰煅燒技術。平板玻璃行業加快鈣鈦礦/碲化鎘薄膜電池TCO玻璃、高檔汽車用三銀LOW-E鍍膜玻璃等關鍵產品的研發,加大鋼化真空玻璃生產裝備、高節能玻璃等技術的攻關。陶瓷行業重點突破干法制粉、原料制備控制系統、機器人注漿修坯施釉等技術,開展納米氧化及透明陶瓷基板生產技術的自主研發。在功能陶瓷、特種玻璃、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石墨烯等重點領域加大科研攻關。(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產學研合作,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增強建材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打造高端創新平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大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平臺功能與水平,發揮建材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技術中心作用,利用好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植一批建材行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力爭到2026年達到40家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先進設備更新。引導建材企業加大裝備更新技術改造,提升行業技術裝備水平。圍繞節能降碳,水泥行業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篦冷機、先進節能粉磨技術、低阻旋風收塵器等節能技術裝備;平板玻璃行業推廣浮法玻璃一窯多線和新能源替代技術;陶瓷行業推廣連續式球磨機、高效噴霧干燥塔。圍繞產品品質提升,玻璃行業推廣質量在線檢測技術,陶瓷行業推廣連續輥壓成型系統、高端數碼噴墨打印機、高效智能拋光機、智能揀選系統等。圍繞工藝改造,在水泥生產中推廣輥壓機生料粉磨技術和水泥包裝自動化,陶瓷行業推廣新型干法制粉工藝技術。圍繞安全生產,推廣智能抓斗起重機、窯爐紅外燃燒測溫成像系統、天然氣在線監測設備、智能儲運系統、智能管控系統和安全連鎖系統等先進裝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水泥行業重點推進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水泥沸騰煅燒熟料產線建設、水泥轉產固碳礦物材料生產線改造項目。玻璃行業加快推進一批太陽能光伏壓延玻璃生產線項目建設,填補我省玻璃產業的短板弱項。陶瓷行業重點支持利用高硅尾渣制備綠色建材陶瓷地鋪石項目、陶瓷墨水生產線和耐磨氧化鋁陶瓷研磨體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等重點項目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數字賦能,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5.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加快生產線數字化改造,以設備互聯、數據驅動、生產智控為重點,優化工藝流程。落實《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要求,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細分領域關鍵技術標準制定。推動建材行業碳資產管理碳排放預測平臺建設,探索碳排放精細化管理。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在水泥等原材料行業更新無人運輸車輛、巡檢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新型智能裝備。定期舉辦建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培訓班,強化企業轉型意識,提升改造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進數字化管理。實施質量過程管控,建立質量預測模型,對生產質量進行預估分析,實現系統自動取樣、機器人制樣、自動檢測,提升良品率。實施生產過程管控,采用私有云平臺、邊緣計算實現生產數據的全方位監控,在安全、環保、能源、生產控制、設備、倉儲物流等領域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實施智慧能源管控,實時分析各工序的能耗,實現對生產過程能源數據的采集、存儲、歸檔、查詢和分析,充分利用數據資產優化資源、降低能耗。實施安全管控,通過圖像識別系統及人員定位軟件,實現全流程人員管控,判斷巡檢人員身體健康狀態,實時干預和預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7.培育轉型標桿。遴選一批智能制造水平高、示范作用強的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在行業內移植推廣轉型經驗和模式。開展梯級培育行動,圍繞單項應用、工業互聯網場景、智能工廠、智能制造創新平臺等數字化轉型重點方向,分層次培育并形成典型示范。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在建材骨干企業推動省級“產業大腦”建設,舉辦場景路演或現場會活動。按照《建材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指導各階段企業應用數字技術,提升數字化水平。加快培育建材行業數字化典型案例,到2026年,力爭培育省級典型案例50個左右,國家級典型案例20個左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推進雙碳目標實施,加快綠色轉型發展

8.推動原料替代。加快水泥行業非碳酸鹽原料替代,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電石渣、磷石膏、氟石膏、赤泥等含鈣固廢資源替代石灰石比重,提高現有石灰石伴生的白云質灰巖等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過程排放量,加快低碳水泥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逐步減少碳酸鹽用量。提升建材產品生產過程中固廢資源利用水平,支持利用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廢棄物。提高水泥、玻璃、混凝土等產品質量和應用水平,促進產品減量使用。到2026年,水泥行業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3%左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9.轉換用能結構。優化建材行業能源結構,促進能源消費清潔低碳化。引導建材企業積極消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利用建材企業原料預均化堆場、生產車間等大型建筑屋面,建設一批分布式光伏電站,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在行業的使用比重。培育能效“領跑者”,推進企業能效對標達標,依據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對高耗能建材分類實施改造升級。推動重點建材生產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提升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進綠色制造。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建材行業以現有水泥、玻璃、玻璃纖維等領域減污降碳、節能降耗為重點,改造提升原料制備、爐窯控制、破碎粉磨等相關裝備和技術。支持建材企業爭創環??冃級,支持發展特種水泥、快凝材料、新能源玻璃、高端汽車玻璃、先進陶瓷、復合型建筑陶瓷、礦物功能材料、石墨烯及改性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無機非金屬新材料。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發展,到2026年,力爭省內建材行業省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80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推廣認證和應用,拓寬綠色建材市場

11.深化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持續推進綠色建材下鄉活動,鼓勵各地探索綠色建材產業下鄉新模式。開展企業惠民行動,鼓勵企業制定優惠促銷措施,提供性價比高、符合區域消費習慣的綠色建材。優化流通渠道,鼓勵電商平臺、線下賣場設置產品銷售專區。組織集中推介,依托大型建材展洽會將產品展示、論壇、授牌和宣講等環節有機融合,舉辦4-5場下鄉推介活動。布局鄉村銷售網點,打通綠色建材與鄉村鏈接的最后“一公里”,力爭到2026年培育300家左右的推廣銷售網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擴大城市綠色建材應用。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推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政策實施,政府投資或國有資金投資的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率先采用綠色建材,鼓勵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采用綠色建材。推進綠色運輸,中長途運輸優先采用鐵路或水路,中短途運輸鼓勵采用管廊、新能源車輛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車輛。引導骨干建筑企業加大綠色建材應用范圍和采購力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擴大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范圍,鼓勵引導生產企業申報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加快建立山東省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信息庫,促進綠色產品認證結果在不同部門層級間互認通用。鼓勵第三方機構建立綠色建材公共服務平臺,引導建材生產企業積極開展產品認證。到2026年底,力爭全省綠色建材獲證企業達到500家以上,綠色建材獲證產品1000種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延伸產業鏈條,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14.加快補鏈強鏈延鏈。推廣“水泥+”發展模式,加速傳統水泥供應商向綜合建材服務商轉變,向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制品、建筑部品等領域延伸。加快裝配式建筑應用,促進建筑工廠化、產業化、部品化,提升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著力發展平板玻璃深加工,重點突破超薄、高強、無堿、鍍膜、高透光率等高性能產品生產及深加工關鍵技術和裝備,提升全省平板玻璃整體深加工率,力爭到2026年達到60%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推進集約集聚發展。發揮各地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突出市場主體培育,推動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加強產業橫向集聚和垂直整合,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和上下游產業對接,著力打造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具有品牌影響力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綠色高品質水泥、高端玻璃新材料及特種玻璃(電子玻璃等)、建筑陶瓷和功能陶瓷、防水材料和土工合成材料、玻纖及復合增強材料、裝配式建筑等領域打造一批產值過100億的產業集群。(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升行業治理水平,促進規范有序發展

1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嚴格落實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置換政策,按照全省“兩高”行業管理相關政策規定,加強對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管理。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堅決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按照安全、環保、質量、能源等領域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和政策要求,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和高耗低效企業的監管。鼓勵領軍企業、第三方機構等聯合開展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強化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支持牽頭搭建行業合作平臺,加大企業溝通協調,提升整體競爭力。組織開展上下游企業對接活動,開拓市場營銷渠道,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動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常態化,加強行業運行監測。(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強化建材行業安全管理,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抓好人員安全培訓,提高企業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常態化抓好水泥行業安全生產督導工作,防范重大安全風險,促進行業安全穩定發展。推動建材行業企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技術改造,嚴格按照建材行業安全生產落后技術裝備淘汰目錄,做好工藝設備改造和淘汰工作,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省應急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做好政策接續和配套措施落實,發揮工業穩增長協調機制作用,促進本地建材行業平穩運行。有關行業協會要積極作為,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管理咨詢服務,組織開展配套活動,引導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有序競爭,提高行業整體水平。骨干企業要強化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鏈主+供應鏈服務商”的新模式,推動形成大市場、大物流、大流通格局,推動實現供應鏈提質增效降本。(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政策支持。發揮好省級工業轉型發展專項資金撬動和引導作用,通過設備獎補、“技改專項貸”貼息、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建材行業設備更新、技術創新、綠色低碳、數字轉型等方面的投資項目。利用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政策體系,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利用好“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研發平臺,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三首”產品保險補貼。利用好企業家、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等政策,培育人才隊伍。用好專項債券、再貸款、融資租賃等金融工具,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建材項目給予信貸支持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運行監測。加強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的監測,完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重點企業協同機制,及時發現、研判、應對影響行業平穩運行的困難問題。加強對燃料、原料等大宗商品、生產要素價格監測,引導供需動態平衡,構建穩定有序的市場環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1:

山東省水泥行業改造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6)

一、發展目標

2024-2026年,全省水泥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智能化達到更高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3%,水泥熟料單位產品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水泥熟料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低于能效基準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不能按期完成節能改造或改造后能效仍低于基準水平的生產線淘汰退出。

二、主要任務

(一)化解過剩產能

1.嚴禁新增產能。不得以節能降耗、環保治理等項目改造之名變相增加水泥熟料、粉磨產能,確保全省水泥產能只減不增。加快低效產能淘汰退出,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噸/日及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2024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

2.推動規范有序發展。堅持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推進節能減排,減少污染物排放,為大氣污染防治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促進水泥行業規范有序發展。支持水泥企業穩妥有序進入全國碳交易市場,有效控制過剩產能釋放。

3.加強供需對接。定期召開建材供應方與建筑施工企業對接洽談會,推進水泥企業與需求方精準對接、按照項目建設實際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加強質量管理,保障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加強水泥行業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銜接,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進行業穩定運行。

(二)優化產品結構

4.發展高性能水泥。支持發展高品質、高耐久性水泥和混凝土,重點發展高速、高鐵、海洋、核電、隧道等工程用特種水泥。加快行業融合發展,引導水泥生產企業按照“水泥+”發展模式,向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領域延伸,向綜合建材服務商轉變。

5.發展一體化墻材。開發各類纖維水泥涂裝板、造型裝飾板、結構用超厚板以及保溫裝飾、抗爆防火等各種建筑功能復合一體板。研發各類預制裝配式建筑用保溫與結構一體化復合外墻板,標準化、通用型、易拆卸、可重復使用的隔墻板、屋面板、樓面板其節點設計與結構構造。不斷拓展一體化墻材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和裝飾工程領域的應用。

6.發展鈣基新材料。以石灰石資源梯級利用為核心,分層次發展鈣基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高活性氧化鈣、氫氧化鈣及輕質碳酸鈣、納米碳酸鈣、食藥級碳酸鈣等鈣基新材料產業,同時延伸下游關聯產業,使資源價值得到更好提升。

7.發展固碳制品。研發新型固碳制品制備技術,以粉煤灰、鋼渣、電石渣、赤泥、爐渣、煤矸石、含鈣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為原料生產固碳骨料、固碳磚和固碳石材等產品。建設示范生產線,改進提升二氧化碳礦物固化技術,拓寬固體廢棄物的應用渠道。

(三)加快數智賦能

8.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水泥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充分運用“工業大腦”、5G等先進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實現生產工藝的全面升級。推廣智能制造裝備,重點應用無人運輸車輛、巡檢機器人、智能檢驗檢測裝備等新型智能裝備。針對建材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專項培訓。

9.實施數字化管理。推動水泥生產企業采用信息技術重構生產管理體系,運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手段開展質量過程管控、生產過程管控、能源控制管控和安全管控等,實現制造和應用全過程上下游互聯互通。

10.培育轉型標桿。遴選一批水泥行業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在行業內移植推廣轉型經驗和模式。開展水泥行業數字化轉型梯級培育行動,分層次培育智能工廠、智能化應用場景等重點方向典型示范案例,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到2026年,力爭培育省級典型案例30個,國家級典型案例10個左右。

(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1.優化水泥企業用能結構。提高水泥行業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利用比例。提升水泥企業能源“自給”能力,減少對化石能源及外部電力依賴。強化余熱資源梯級利用,支持鼓勵水泥企業利用自有設施、場地實施余熱余壓利用、建設分布式光伏、風力發電、儲能等設施。鼓勵氫能、生物質燃料、廢紡織布料、廢舊輪胎、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水泥窯爐中的應用,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技術的攻關力度。

12.提升水泥窯協同處置水平。提高現有生產線的固廢處置量,確保固廢供應穩定,有效發揮固廢處置能力。優化協同處置生產工藝,開展降低協同處置廢氣一氧化碳濃度的課題研究,減少燒成能耗。提升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污泥等的能力,保障“無廢”城市和綠色城鎮建設需要。

13.合理降低水泥熟料用量。開展分級分別制備低碳水泥技術研究,降低水泥中的熟料系數。開發生產砌筑水泥,推動以高爐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物為主要原料的超細粉替代普通混合材,提高水泥中固廢資源替代熟料的比重。

14.鞏固提升超低排放改造成效。落實國家《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要求,制定印發全省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鞏固提升方案,加快補齊水泥窯組合脫硝技術、清潔運輸工作短板。支持企業爭創環??冃級,新改擴建項目滿足環??冃級指標要求。

(五)加快設備和技術更新

15.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老舊設備,推動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升級。對照《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為重點,推動水泥行業風機、電機、變壓器、泵、空壓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推廣應用能效二級及以上節能設備。

16.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圍繞減排降碳、節能降耗,改造提升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粉磨破碎等相關生產工藝。推進低阻旋風預熱器預分解系統、高效篦冷機、水泥窯窯襯系統模塊化裝配式集成、生料終粉磨輥壓機、富氧全氧燃燒、先進節能粉磨、水泥包裝自動化等技術改造。

17.加快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集中攻克水泥窯內循環沸騰煅燒、綠氫煅燒水泥熟料等技術。重點開發高貝利特水泥、石灰石煅燒黏土低碳水泥等產品。進一步完善已投產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提升技術水平,為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細化工作措施,著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定期評估計劃執行情況,研究解決執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及時調整策略,確保水泥行業改造提升有序進行。

(二)加大質量監管。推進各企業標準化化驗室建設,貫徹落實《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23)要求,提升水泥產品質量。加強標準的宣貫和推廣工作,確保標準得到有效執行。建立標準執行監督機制,對標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標準的有效實施。

(三)發揮協會作用。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牽頭搭建行業合作平臺,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管理咨詢服務。組織開展上下游企業對接活動,開拓市場營銷渠道。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的通知》要求,組織實施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加強行業自律,防止企業惡性競爭,確保規范有序平穩發展。


資訊編輯:羅瑩 021-26093550
資訊監督:顧璘資訊 13851793904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

為你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凭祥市| 五大连池市| 砀山县| 延寿县| 太原市| 巧家县| 驻马店市| 天柱县| 罗源县| 西乌| 桃园县| 旺苍县| 绥棱县| 马龙县| 扬中市| 册亨县| 聊城市| 玛多县| 磐石市| 江津市| 车致| 博兴县| 阿坝县| 昌黎县| 肥城市| 南川市| 米泉市| 临猗县| 吉安县| 揭东县| 靖远县| 宿松县| 潮安县| 天门市| 平昌县| 黎平县| 云阳县| 崇阳县| 尤溪县| 镇赉县|